Power Jun很久没有访问工信部的网站了。昨天不小心点了一下,发现有自主品牌的燃料电池车列在客车和公交车申报单上。我不禁咯噔一下。有的车企连燃料和纯电都没玩,就这么急着上燃料电池车。关键车型由燃油车车型改为。油改电恐怕不会是又一个‘盛况’,会产生一堆工业废料。客车就不叫了,但是客车的两车还是要算的。
长安CS75FCV
在我的印象中,长安似乎并没有把CS75带到变油为纯电的浑水里,只是拿到了一个外挂版。到现在为止,长安一直以燃油车为主,没问题。但是对于新能源板块,长安目前还没有平台支持(据说2022年会推出纯电动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从车身结构、储能、动力、电池布局、空间布局还是安全性上,都没有成熟性。这样,为了迎合国家推广燃料电池车的政策,我想很少有人会热心支持,有钱继续投资研发也不香。你一定要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吗?
东风氢船东H2
这辆车今年在北京车展上被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看到过。我当时称之为魔改沈峰AX7。显然,这是另一款正宗的‘油改’车。像长安一样,东风沈峰至今没有纯电动平台支撑。同时,不像长安,长安至少在燃油车方面还是可以玩得开心的。东风沈峰上市的燃油车有多少,心里没点?传统市场在转弯前考虑的是“意外获胜”和“弯道超车”,用这种想法制造的东西不用尝试就知道它们是什么,它们会有什么品质。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为什么前一段时间艾安LX曝光燃料电池模型我没有提出异议。首先,爱安当初是做新能源的,爱安纯电动车型的品质有目共睹。其次,GEP2.0是纯电动平台。燃料电池汽车本质上是由电力驱动的。唯一不同的是能源和储能方式不同。它有纯电动平台支撑,至少在驾驶和布局上。从FCV布局开始,到Mirai未来组合概念车发布,丰田用了20年时间。现在,即使一些技术已经成熟,我也不认为国产自主品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出成熟的燃料电池车型。
别吐了,之后还得谈新车。
斯柯达明锐Pro
斯柯达明锐在国内市场已经是老手了。记得2000年左右,看到一些明锐进口的老款。国产之后,其实享受了很久。毕竟在那个可供选择的车型很少的时代,也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之一。
现金明锐7年多没有更换,17年(国内18年)中期改装也没有给它带来太大变化。在工信部的申请名单上,上汽大众斯柯达填充了最新一代的明锐,看起来和已经在海外发布的车型没什么区别。反正比较年轻,但是尾部的logo,OCTAVIA后面是一个红色的Pro,明年发布后的名字大概是这样的。
无法逃脱的是体型的增大,这确实是必须的事情。毕竟作为A级车,明锐2686mm的轴距是不够的。这一次,2730mm的轴距终于赶上了步伐。其他,没有变化,功率还是1.4T DSG,这次应用是针对110kW的大功率版本,小功率版本暂时不会出现。但说实话,对于明锐来说,我希望这款更年轻的车在配色和内饰布局上更大胆,丢掉中庸之道,成为年轻人真正喜欢的车。房融,威兰达双清E
其实这两款车也没什么亮点。我们已经在卡罗拉和雷凌看到了双引擎E,技术也差不多。从国外车型来看,配置有所改进,内部空间也没有改成大电池。影响,目前我更关心卖多少钱.
想想卡罗拉拉林克双清E兄弟价格过高造成的尴尬局面。这次在宜丰和广丰要保重身体。
郝颖PHEV
好了,广汽本田这次也跟上了南北丰田的步伐,也是SUV,水平相当。广汽本田也在这次新车申报中拿到了郝颖的混合动力车型。你有预约吗?数据不多说了。2.0L发动机的电机电池充电口也要大一点。毕竟要满足纯电寿命超过51km的要求,其他的基本没什么变化。怎么分辨?看尾巴标记.
东风标致4008/5008和东风标致4008/5008一起上申报单的情况相当少见。但是,乍一看,没有区别。仔细一看,两个人都变了脸。
回头看,好像是在广州车展上遇到这两个变脸的家伙,当时没有发布其他数据。不过按照时间来说,他们到了中期该换车型的时候了。虽然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但是车内的配置改进还是要跟进的。毕竟我在申报叙事里看到了整个系统前排的8向电动座椅和前、侧气囊等信息,让人觉得这次东风标致可能会起到一种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