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第一次增资扩股,专注纯电动汽车研发。
北京时间2020年7月30日晚9点,随着纳斯达克(NASDAQ)的钟声敲响,理想汽车成为继威来之后中国第二家新动力汽车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李翔也拥有其第二家上市公司。
上市四个月后,理想汽车推出了首次额外融资。12月4日,理想汽车宣布增发股票。根据公告,该公司计划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扣除发行费用后,理想汽车预计此次发行将获得约13.31亿美元的净收入。
在收益的使用上,理想方案将募集资金的70%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其中30%将用于开发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2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另外20%用于BEV(通常是纯电动汽车)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剩余的资金将用于企业的一般目的。
与其他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开发纯电动车型不同,理想汽车从一开始就主要关注增程电动技术,目前是唯一一款理想推出的车型
理想ONE(参数|图片)采用增程电技术。今年11月,Ideal Auto交付新车4646辆,比10月份增长25.8%,创造月度交付新纪录。理想一号今年交付了26,498辆汽车。从数据来看,Ideal ONE是目前市场上最成功的增程式电动车。
与李翔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的态度不同,李翔之前并不看好纯电动汽车。最直观的因素是,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增程电动汽车可以实现出行自由,更好地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在2020年第三季度理想车发布会上,李翔明确表示“在400kW快充技术成熟之前,理想车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在大型SUV和MPV中应用增程技术有5-10年的优势。”他认为,400kW快充技术需要三大关键技术来支撑——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快充国标,4C充电速率以上的电池。
但纯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和新政策的刺激,使得增程式电动汽车的优势不再明显。据文联统计,今年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1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1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83%;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91.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80%。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耗电量将降至12.0 kWh/100 km,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的车辆将全面电气化。
针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相关的技术问题,行业专业人士、汽车分析师张翔说:“增程式电动汽车系统比较复杂,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纯电动驱动系统,一个是汽油机发电系统,只是作为补充能量的手段,给电池供电或者驱动电机,驱动方式和纯电动汽车一样,直接由电机驱动。存在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目前,与纯电车相比,增程电动车在续航和成本方面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行业增长空间有限。应用这种技术的厂商比较少,以后会被淘汰。此外,张翔还说
显然,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使得基于大范围电动技术的理想很难加入这个市场的竞争。然而,今天的纯电力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这种“搅动市场的鲶鱼”,威来、小鹏等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热销。后来,蓝兔、R标、AIRFOX等品牌相继上市,布局纯电力市场。如今,理想想要在纯电力市场上翻身,开始布局,但这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相互竞争产品的杂乱无章,是李想“纯电力梦”中不可避免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