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一切都是错的。”面试时,巴毫无顾忌地对当时的奔驰董事长说了这番话,并详细说明了如何按照他的思路设计转向系统、转向柱、方向盘、底盘和车身,以确保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他是奔驰乃至整个汽车史上领先的“汽车安全之父”。他的经典安全设计至今仍被汽车厂商视为行业标准,无形中挽救了太多生命。他打造的“顶级安全性能”汽车从此成为奔驰最突出的人物标签。
“安全车身”的无限优化
从轻量化零件和热成型钢材的应用,到安全车身的逐渐普及,具有汽车发明家光环的奔驰品牌,在安全性能上找到了一条接近完美的无限先进之路。甚至在如今流行的平台上,他们不断优化汽车的安全属性,刚刚上市的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MRA平台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下,新E级车身设计的碰撞要求是“TOPSAFETY”,即最高安全标准。
这种标准可以视为高于所有国际主流碰撞标准,奔驰对自己的产品施加了更严格的约束。基于此,E级车不仅符合中国市场的测试标准,如C-NCAP和CIASI,还符合世界其他市场的测试标准,如欧洲EN-CAP、美国IIHS、日本J-NCAP等.总之,在任何实验系统下,新E级车都成了注定要得到“五星碰撞结果”的车。
为了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奔驰在E级车的研发阶段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合适的材料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强处强,韧处韧。依托丰富的钢铝混动车身设计经验,工程师们为E级车建立了严谨而丰富的“吸能空间”。包括低碳钢、中强度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热成型钢和铝合金材料在内的钢铝混合结构有序地布置在车身的各个部位,减轻了车身的重量,给它最周到的保护。
在车身内部,为了防止碰撞后乘员舱出现明显变形,前防火墙的下横梁、a柱、B柱,甚至前排座椅的下横梁都是由1600MPa热成型钢制成。这意味着在无形的车体内部增加了一层钢筋铁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为乘客留出很大的逃生空间。
在完成无可挑剔的“超高材质”结构后,新款E级车在轻量化和舒适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要知道在高速碰撞中,车身越轻,车辆的能量释放范围就会越小,这对乘员的安全和碰撞后的逃生都有积极的意义。
E级车做的轻量化工程已经细化到每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比如高压铸铝零件的减震器顶部。这种集成的关键部件不仅减轻了重量,而且精度更高,可以进一步提高整车的驾驶体验和机动性。
因材施教,安全是永恒的
这一“顶级安全性能”标准不仅适用于全球车型,也适用于中国用户的需求,北京奔驰生产的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将轴距加长了140mm,车身尺寸实现了跨越式变化,也符合这一安全标准。
p>需要解释的是,在轴距和车身尺寸进一步加长之后,车辆的安全性能“施工难度”会明显加大,这就需要奔驰以更高的技术手段保证行车安全。为了让钢板和铝板形成“分段吸能”的目的,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的车身钢铝材料连接是通过铆接来实现。甚至根据车身不同的位置,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铆接形式,为车身提供高强度的连接方式。
在车身覆盖件中,四门在乘员舱区域承担了重要的防碰撞功能,因此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的前门和后门各有2个超高强度钢的防撞梁,为防止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侵入乘员舱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更加细致的是,对于碰撞中车外的行人保护,E级车同样有独到的解决方案。你可以注意到,在新E级车上,所有外层覆盖件都被设计成“圆润”的类型,不能太硬,更不能有锋利的角度,避免车辆在不得已和行人接触时,产生过大伤害。
另一方面,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的主动式铰链会在发生碰撞时主动抬升,从而带动发动机盖的后端抬升,这同样构成了行人保护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的细节设计还有很多,为了避免加长后后门过长,开关门时碰到同向的非机动车或者行人,新一代长轴距E级车将私密三角窗从后门移到了侧围,减少后门长度同时提升了后排乘客视野与私密性,达到了安全与豪华氛围兼顾的效果。
而在电子化时代来临时,带有下车警示功能的升级版主动式盲点辅助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减小盲区,在任何情况下警示驾驶员危险的存在,甚至在行程结束后,系统仍保持警觉状态3分钟。
带有基于路径的车速调节功能的智能领航限距功能可根据实时交通信息的数据提前对车速做出调整,当监测到拥堵路段时,车速会自动降低。基于这一功能的交通拥堵辅助系统甚至专为中国市场进行了优化,在智能领航限距功能开启且时速低于60公里/小时的高速路或城市道路上,该系统便会开启主动式停走辅助功能,可自动减速刹停或者在刹停后1分钟内启动加速。
当汽车技术趋于同质化的时代真正到来时,汽车厂商之间的比拼,抑或说是消费者的关注点也不再仅仅是动力、空间、配置上的权衡。而生命财产作为人类第一宝贵的“财富”,承载它们的汽车终究有责任保障这一切的安全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