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嫦娥五号”“探月工程”成了全国人民的话题。随着“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每个人都为中国的太空飞行乃至我们逐渐强大的国力感到骄傲。在我们的中国汽车品牌中,也有类似的项目,如“探月工程”,带来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升级和品牌复兴。
蓝鲸动力可谓长安汽车的“探月工程”,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进而使CS35系列实现了高能化,累计销量超过100万辆。现在我们来看看1-100万的成绩是如何通过高能玩家CS35系列实现的。
第一步:抢占先机,坚持以质取胜
所有的伟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长安汽车CS35系列的成就和中国探月工程一样:一步一个脚印。
CS35诞生于2012年,SUV潮流开始的时候。由于长安汽车的远见卓识,为CS35奠定了领先优势。此外,它还凭借长安汽车独创的时尚设计赢得了年轻人的关注和青睐。要知道,2012年,竞争对手要么模仿国外品牌成熟车型的设计,要么有上个世纪的老式设计风格,与年轻人的需求严重脱节。除了引领当时的潮流,长安CS35的设计风格即使过了8年也不会显得突兀,这可能是长安汽车坚持原创能力的体现和收获。
然而,要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并不那么容易。CS35有长安汽车严格的质量和服务经验做支撑。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长安汽车CS的CS55系列从上市到现在一直荣誉满满。在J.D. Power的2018中国新车品质研究中,CS55以87的PP100评分脱颖而出,夺得紧凑型SUV市场冠军;并荣获“2018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细分市场冠军”、“2019中国汽车用户满意度测评细分市场冠军”等奖项。CS35系列作为长安汽车CSSUV的开山之作,自然可以分享这些荣耀。
2018年推出的新款CS35PLUS也体现了先发优势。改造后,新款CS35PLUS保持年轻,满足消费者需求。以年轻人的社会和个人需求为出发点,全新的CS35PLUS被赋予了互联社会SUV的主导基因。
从上面可以看出,CS35系列不仅具有先发优势,以质量取胜,而且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让自己保持年轻。如果《西游记》里的妖怪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未必总想吃唐僧肉。现在回想起来,你可能还记得2012年玛雅传说的结局,但你还记得当时长安CS35有哪些竞争对手吗?他们可能消失了或者换了马甲重新开始,但是市场告诉我们,他们还是输给了CS35。
作为为数不多的销量超过1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CS35系列还能做哪些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事情?
第二步:蓝鲸动力引领长安品牌迈上新台阶!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中国汽车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其害
脏病"的困扰,长安汽车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有与外国品牌正面对抗的能力,长安汽车从2005年开始便积极投入到发动机系统的自主研发中,经过不断发展蜕变,CS35系列从最初的BlueCore发动机,到如今搭载在CS35PLUS蓝鲸版上的蓝鲸1.4T高压直喷发动机,通过下面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长安汽车已经实现全面领先对手的水平,展现了长安汽车对自主研发的坚持和突破。自2019年6月搭载量产车型上市以来,搭载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长安CS35PLUS蓝鲸版销量持续攀升,验证了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卓越实力和深厚用户口碑。
从原来125匹马力的1.6L发动机到如今158匹马力的1.4T蓝鲸发动机,最直接的体验就是我们快车报的同事去年对CS35PLUS蓝鲸版试驾回来之后赞叹有加,并直呼要拿3.5升一瓶的矿泉水去浇那些唱衰中国汽车工业的家伙。
当然,蓝鲸动力带来的不仅是动力水平的提升,还带来了长安品牌的焕新向上,得以全面升级,比如营销自信。前几天的"拷机216小时"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已经证明长安汽车蓝鲸发动机足以登上世界舞台的最顶端;而动力系统的升级也带动了产品定位的升级,用更加强大的CS35贴合年轻人的躁动内心,以及坚定CS35系列的年轻化路线。
第三步:全面升级再升级,成就百万荣耀
经过8年间一步步的升级,长安汽车几乎把CS35系列打造成面面俱到的全能选手,已经形成经典CS35、CS35PLUS、CS35PLUS蓝鲸版的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的需求。更加年轻时尚的造型、智能车载互联、优秀的品质都成为了CS35系列的标签……当然,你可能会还不满足地问:那么还能再升级吗?
长安汽车已经用行动很干脆地回答各位贪心的消费者:没问题!
以CS35系列突破100万辆销量为契机,长安汽车近期推出了CS35PLUS荣耀百万版,在保持原有6.99-9.19万元亲民定价的同时,搭载最新的inCall3.0智能车载互联系统、10.25英寸高清智能大屏、标配PM2.5过滤装置、优化后更年轻运动的造型,都进一步提升了竞争力,已经做到了让年轻人"闭眼买"都不会买错的地步。
如果你常看我们快车报的新闻,一定有常常看到众多国外品牌常常会推出各种纪念版、特别版车型,一方面是为了营销噱头,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外品牌有足够强大的销量支撑。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众多的中国汽车品牌也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更多的是这几年中国汽车品牌在技术、营销、品牌方面的全面进步,并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