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私人消费比例不断扩大的时期,颠覆性的产品力量发挥了绝对的主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要想渗透到主流消费者中,就必须在电池成本和续航里程等技术难度的前提下,在产品的其他方面进行“破坏性创新”,找到消费者额外付费的理由。
特斯拉Model3不仅在动力和智能技术上领先,而且在25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是所有车型中非常适合日常通勤的选择;五菱洪光MINIEV提供了传统燃油车型所不具备的补充家用滑板车属性;欧拉猫系列和汉EV的销量也在各自的价格细分和市场细分中拓展了新能源消费者;理想的一种是把所有合资品牌SUV都当成潜在竞争对手,改变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燃油车有依恋感的印象。
相反,在新能源汽车的上一个推广时代,那些先靠产品获得优势,或者购买网车、租车的本土品牌,现在面临着产品切换缓慢的痛苦。BAIC对ARCFOX的投资,奇瑞蚂蚁的转型,吉利对新能源品牌和结构的重新整合,都是在最后一轮产品下滑中寻求改变的过程。慢胜于恒。
同时,2021年也将是传统合资厂商推出本土电动车的第一年。当电动汽车的先驱培育两个市场时,合资品牌希望利用中间巨大的主流消费者。但在技术变革导致的品牌价值重构时期,合资品牌在电动车时代的市场空间不会超过被挤压的燃油车市场。合资品牌的淘汰也将加快。
日前,在全国工业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21年“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的重点任务。信号已经发布,对于电气化慢的车企来说已经进入倒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