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长期专注于机器人大轴的文远沃瑞德首次宣布与客车制造商宇通集团联合开发迷你机器人,随后宣布已获得宇通战略牵头的3.1亿美元B系列融资。近日,这款自驾微循环小公共汽车已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南京生态科技岛进行测试,计划今年商业化。
谈到“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是否可行,文远智星创始人兼CEO韩旭近日在接受36氪等媒体采访时表示,Robobus和Robotaxi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基本实现了一套支持多平台的技术,其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性强。
目前,文远智星已经选定了5个车辆平台,包括最安全的纯电动汽车林肯MKZ、日产LEAF2、性价比较高的东风日产Sylphy、中国首辆无人驾驶宇通微型车Mini Robobus、东风沈峰E70。
来源:文远智行
“将来谁掌握了真正的自动驾驶平台技术,谁就是王者。拥有如此强大技术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可以进行降维攻击。”韩旭表示,如今正在做低速、慢车物流园区的企业,很可能会受到未来3-5年内占据战略市场的强大L4级自动驾驶公司的攻击。
2020年,自主驾驶公司开发微流通中巴车的数量日益增多:Waymo前团队成员创办的“轻舟知行”不仅获得了联想创投新一轮融资,还开始运营Robobus在苏州和深圳;Furuitek还计划今年开始Robobus在杭州的正常运营。
那么,Robobus是好生意吗?
韩旭认为,自驾微循环小公共汽车将成为水、电、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更多将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完成。公交是国家补贴的公共服务,不可能完全平公交票价。
“有人认为Robobus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都比Robotaxi和Robotruck小,这和用马车思维想象汽车是一样的。Robobus是一个新物种,与现在的公交车完全不同。它解决了最后三五公里的出行问题,是一个全新的东西。”韩旭提到。
除了机器人大西和机器人大宝之外,文远智星之前也提到了布置无人货运的计划,但至今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目前,文远智行以广州为全球总部,以硅谷、京沪为R&D中心,以安徽安庆为数据标注中心,R&D和运营分公司分别位于南京、武汉和郑州。
之所以落地南京、武汉、郑州,是因为南京建邺区高投共同管理的私募基金参与了智行在文远的B轮融资。B轮战略龙头宇通集团总部在郑州,武汉拥有优质的大学资源,这也是东风汽车的重要阵地。
这一城市布局战略背后是文远智行的“铁三角商业模式”,即通过与当地汽车公司/一级和各城市旅游平台的合作,探索自主驾驶的商业化,服务当地市民,并将自主驾驶旅游服务的产值、税收和创新留在当地,从而赢得政府的支持。
自动驾驶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量化标准
目前在自主驾驶行业的技术水平竞赛中,只有MPI数据(每次干预的英里数,即两次人工干预之间的平均行驶里程)可供参考。这种由企业自己设定,自己收集,自己上报的数据,不具备横向可比性,也让外人感到困惑。
韩旭认为,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缺乏开放的竞争。比如由主机厂、专业评测中心、高校共同判断,选择相同的车辆平台,给每个家庭相同的开发时间,选择相同的测试区域,随机选择出租车进行测试,检查限定时间内的平均接管率,通过过滤掉偶然因素
韩旭说:“如果只对投资者开放试驾,你会集中精力在几条路线和几个区域不断优化算法,但我们始终坚持为大家提供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技术好的话应该打开给大家看。我不信深山老林里有一个从来不出山的武林高手。最强的武功要在自由搏击和UFC上打。这也是文远智行一直坚持开放运营的原因。”
机器人的进步与困难
截至2021年1月,文远智行在广州黄浦区推出的机器人大戏已运营400多天。目前只有文远智行和百度运营RoboTaxi,不需要预审核,完全公开。开放运营有助于收集更多真实场景数据,教育市场,了解用户痛点,从而迫使工程和运营团队加强安全机制。
韩旭提到,由于用户的“跨区域”出行需求,广州文远智行的自动驾驶考试和运营区域已经从黄埔区扩大到“一江两岸”,一江代表广州珠江,两岸代表广州海珠区和天河区两个主城区。这是国内唯一覆盖一线城市主城区的自动驾驶仪测试操作。
“有人问我自主驾驶还没有落地的原因是什么?是政策原因吗?市场原因?资本原因?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不够快,技术不够稳定,技术不够扎实。我们相信L4自动驾驶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韩旭说。
在技术方面,韩旭认为,
未来还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第一,硬件稳定性。比如,发生轻微碰撞以后,计算单元、传感器单元能否在非我们责任、被别人碰撞以后,还能把车停下来;第二,模拟器方面还需要大量投入。路测越少越好,大量测试是通过模拟器做仿真;此外,进一步优化计算平台,让计算平台更紧凑、减少功耗。”目前,业内普遍关注何时能实现“全无人驾驶”(没有安全员)的Robotaxi运营。对此,韩旭表示:“我们现在没办法说具体时间点,技术进展和政策推动具有不可预测性,我们只能说是积极推动,安全第一。”
不得不谈的造血能力
近日,韩旭对36氪媒体称,他们从2017年4月创业以来,花了1.2美元到1.3亿美元。如果公司不扩张,账上的钱可以再花三四年。
注:未统计2021年1月公布的3.1亿美元B轮融资 (图源:36氪)
谈及造血能力,韩旭表示,目前在中国做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的公司,唯一能向用户收费的就是文远知行。但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不会过多强调造血能力,否则就是拔苗助长。“大家可以看两个例子:一个是淘宝和易趣竞争,易趣过早收费,注定要被打败;另外一个是信息安全领域,360全免费,把以前坚持收费的杀毒软件打败了。”
关于商业模式,韩旭表示,卖技术方案、卖出行服务,都有可能。但现在做决策还为时尚早。“大家都不知道最后可盈利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形态是什么样,都在探索。”
对于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来说,自动驾驶技术必然会带来传导式反应。韩旭表示:“很多做车险的公司主动约谈我,想了解自动驾驶产生以后,车险该如何做。根据摩根士丹利报告,2040年,私家车拥有辆将减少40%-50%,这代表车险收入会减少,扩充的是自动驾驶保险。谁能够更好适应这个变革,谁能在保险领域立于不败之地。”
谈及未来在资本市场的打算,韩旭提到,文远知行上市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创始员工会赚一些钱,但这都不是创业本质的目的。我之前也讲过,当我离开世界的时候,如果真的把自动驾驶做成了,给我最好的奖赏就是在我的墓碑上刻上无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