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1月份,国内汽车市场喜欢“开门”,乘用车零售额增长25.7%

2月8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协会(以下简称“乘用车协会”)发布的最新销售数据显示,1月份乘用车市场零售额达到216万辆,同比增长25.7%。

然而,一月份零售业总销货数量较一月份下跌百分之五点六。总工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这一数字在正常年份并不强劲,但比2017年、2018年和2020年下降20%的表现要好很多,这是过去10年中仅次于2013年的第二高增长。

车型方面,1月份三大车型均呈现正的同比增长趋势,但表现也不尽相同。

在新能源的强势带动下,汽车产品共售出105.5万辆,同比增长28.8%,环比小幅下降1.1%,增速领先;SUV表现第二,共售出99万辆,同比增长23.6%,环比下降8.5%;MPV的表现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销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17.2%,环比下降16.4%。

长安和吉利表现出色

从各大汽车公司的排名来看,1月份自主汽车公司的表现非常显著。

据协会数据显示,1月份自有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38%,环比下降7%,市场份额增长3.3个百分点至38.7%。特别是龙头自主车企的龙头作用,其中,在零售方面,长安汽车排名第四,仅次于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1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长96.7%,吉利汽车增长33.2%,长城汽车增长72.0%。从批发量来看,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都进入了前三。

此外,1月份自主品牌出口业务也大幅增长,销售7万辆,同比增长109%。

相比之下,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较大的合资品牌波动较大。1月份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13%,环比下降10%。此前,日本强势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2个百分点,至21.6%,落后德国品牌4.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协会批准的汽车公司销售数据,上汽大众在月销量8.6万辆的汽车公司中下滑至第七位,这是历史上最差的成绩。

据悉,芯片供应不足直接导致上汽大众去年第二、三季度产能紧张,部分车型在第四季度因芯片短缺直接停产。由于海外疫情没有好转迹象,行业分析师初步判断,芯片短缺危机至少将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

新能源同比增长了近两倍

此外,新能源的“凯旋式进展”也成为1月份汽车市场“良好开局”背后的重要助推力。

数据显示,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比12月份下降20.5%。

其中,插电式混动销量2.7万辆,同比增长173.0%;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达到14.1万辆,同比增长325.8%。

1月份电动汽车高低端增长强劲,其中A00级销量6万辆,销量较上月下降12%,纯电动汽车占比达到42%;A级电动车3.3万辆,占纯电动车的23%,春节前增长不强;B级电动车3.3万辆,批发销量较12月下降19%,纯电动车占比23%,与A级电动车销量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新能源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特斯拉中国、SAIC乘用车和长城汽车在内的前五大汽车公司的销量均超过1万辆。增长率都达到了三位数;其销售额之和占该细分市场总销售额的58%,比同一个pe高出10个百分点

虽然1月份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协会警告称,2021年汽车市场有望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消费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

同时,根据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复苏,2021年汽车消费需求将会加快,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潜力仍然巨大。因此判断2020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近期的低点,2021年将实现复苏正增长。

(本文来自《The Paper》,更多原创信息请下载《The Paper》APP)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