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 > 新闻正文

特斯拉撞了别人的车后“智能呼叫”是谁的责任?

近日,一位消费者向杨光中国好声音主站反映,当他第一次使用新购特斯拉汽车的“智能呼叫”功能取车时,无人车在离开车位时与邻车相撞,造成损失。对此,公司销售人员表示,车相关系统没有问题,车主使用该功能造成的损失由车主自己承担。那么,如果汽车无人驾驶时发生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今年1月,居住在江苏南京的岳(化名)花了26万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参数和图片)。岳老师告诉记者,在销售人员的劝说下,他参加了为期10天的免费体验"智能来电"功能。“当时因为这是礼物体验,我以为既然是免费的,就去试试。”

特斯拉官网称,“智能呼叫”是指在合适的场景下,停在车位的车辆会响应车主的呼叫,驶出车位,前往车主所在的位置。简单来说,安装“智能呼叫”功能后,车主只需长时间按下移动App上的一个按钮,车辆就会进入无人状态,自动向车主行驶。

但是2月份岳老师第一次用这个功能取车的时候,他的车和停着的车相撞了。

事故现场(白色车辆为特斯拉)

岳老师:我站在离它20米的地方,一直看着它。我的手一直按着操作按钮,车辆自动转向了方向,大概十点左右,最后一辆撞上了(附近)的车。理论上应该可以感应到旁边的车辆,但是直接撞到了旁边的车。

记者通过现场公开的视频和图片看到,岳老师的车原本就停在两辆红色的车中间。因为停车场没有具体的车位划分,所以车辆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大。

特斯拉回应:车辆系统不可接近,车主要负全责

随后,岳先生将车辆送到特斯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先生表示,经过测试,车辆的“智能呼叫”功能没有相关故障。

李老师:目前你单方面认为是“智能召唤”是一个缺陷。之前我们公司在诊断过程中并没有觉得车有问题。

当被问及为什么车会撞上旁边的车时,工作人员李先生只回答说“智能呼叫”也有相应的条件,是测试功能,但不承认系统有缺陷。

李老师:我们不承认有缺陷,只说在使用中有相应的警示。

公开视频显示,撞车后,车主岳老师立即上前查看

工作人员所说的使用警告是指在驾驶员激活该功能之前,车辆中控屏幕上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驾驶员必须阅读并点击“是”后才能使用该功能。内容包括:车辆可能无法探测到非常狭窄的障碍物,只能在自己家里使用。因此,特斯拉工作人员李表示,车主应承担所有责任。

李老师:“智能呼叫”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但请注意,车辆可能无法检测到一些障碍物。请在使用视野内执行“Smart Call”,准备手机应用或拉门把手。使用此功能时,必须时刻监控车辆并负全责,只能在自己家里使用。只有业主同意这样,才能使用。

律师解读:特斯拉可能涉嫌夸大宣传

近年来,随着高端传感器、芯片、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驾驶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车辆无人驾驶时发生事故,如何确定责任?

北京史静(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铁城表示,无人驾驶技术仍是一项新技术,现行法律法规对无人驾驶技术没有相应规定,参考《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吴铁城:这取决于两辆车在事故发生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一般由过错方承担相应责任,与车辆是否启动无人驾驶模式没有直接关系。

记者注意到,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特斯拉及其当地门店的官方账号使用“智能呼叫”功能发布短视频,其中一些是在公共停车场,而不是在自己家里。对此,吴铁城认为,如果广告和格式条款的使用场景不同,公司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g class="scrollLoading" width="640" height = "1189" src="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304/20210304133924_139845d90310ce789e2c4c607fd8fe7a_4.jpeg">

△特斯拉在官方账号发布的“智能召唤”相关短视频,此视频场景在公共停车场

“格式条款在制订的过程中,不能免除自己的义务,加重对方的责任。”吴铁成建议,首先,汽车生产企业在宣传上,要禁止对无人驾驶进行夸大宣传;其次,应当将涉及此功能的重要内容在《告知书》上对使用人进行详细说明,尽到告知的义务。

吴铁成:车主在使用“智能召唤”、“无人驾驶”功能前,务必要仔细阅读《使用须知》。在发生争议时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理赔?

各家说法不一

目前,关于岳先生使用“智能召唤”功能导致的事故损失究竟是由车主或是特斯拉方面承担,还是由车辆投保公司承担,岳先生正在处理解决之中。

不过,记者发现,针对该问题,保险公司是否理赔,各家保险公司也说法不一。

有理赔员认为,应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首先,车辆行驶肯定是人为操控的,车主是操控人,相当于是驾驶员。这个特殊情况是属于正常理赔范围内的。”

也有理赔员表示,这种情况不在理赔范围内:“这是属于遥控无人驾驶状态,属于免责情况,不属于责任范围内的。除非车主本人在车体内开这个车,造成伤害保险公司是赔的。”

对此,东南大学交通法制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顾大松认为,对于无人驾驶,首先要明确定义,要从源头上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要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产品许可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

顾大松表示,目前的无人驾驶,本质上还是辅助驾驶员驾驶的一种手段,最终的责任人应是驾驶员,驾驶员要做好及时介入或终止的准备。

顾大松:所有的车商给驾驶员说明书都会解释,你要在控制下使用智能辅助的功能,其实最终的定性还是智能辅助驾驶。最终的掌控、判断、谁来接管都是交给驾驶员的。从这个角度判断,应该覆盖在驾驶员的商业保险内。即使人没有操控,也应视车主为驾驶员来处理这类问题,不然它没法处理。

为您推荐的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