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图为福建省永安市,员工在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中新社记者张斌照片
(经济观察)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会发生哪些变化?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问题: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中国新闻社记者刘玉英
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未来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望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设施、服务模式、产业生态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
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
今年10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表示,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市场将占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汽车的主流。
2020年前11个月,中国市场售出110.9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3.9%。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司副司长马春生近日在工业信贷沙龙上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个人消费比重明显上升,达到7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例达到60%。此外,近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往农村。这说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有了很大提高。
马春生表示,行业企业已将今年确定为市场化发展的第一年,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35年,自主驾驶实现大规模应用
计划中还提出,2035年将大规模应用高自动化驾驶。2020年,北京、长沙等城市将推出自驾出租车测试应用;上海发展港口间重型卡车无人驾驶应用。工信部成立了国家智能网络化汽车创新中心,支持全国十多个地方示范区建设,各地也在深入开展自主驾驶测试示范。
马春生说,大约15%的新上市车型配备了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协调发展,包括以标准引导为重点,加快网络化发展,深化测试示范,优化产业生态。
充电设施:慢速充电,辅以快速充电和电源交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表示,根据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未来仍将是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系统。
预计到2025年,慢充充电桩的端口将达到1300万以上,包括私人用户自有桩和公共桩,公共快充将达到80万。到2019年底将有300座电站,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0座,增加10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市场已经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预计到2025年,车电分离和分点模式的应用将从公共领域推广到私人领域,效果良好。
核心技术:2035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计划,经过15年的不断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质品牌将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该规划确定了“三纵三横”的R&D布局。“三个垂直”指的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个水平”指的是动力电池和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和电力电子、网络和智能技术。
侯介绍说,就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而言,中国现在基本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