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外国媒体对福特蒙迪欧7月21日在北美停产的消息进行了猛烈抨击。这个消息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事实上,早在2019年就有消息称,福特今年停止了蒙迪欧在北美的生产。然而,令国内消费者欣慰的是,作为福特在中国的标志性车型,蒙迪欧并不打算退出中国市场,而是继续通过特种车的方式进行生产。
现金蒙迪欧疲软
全年销售不佳是蒙迪欧停止北美生产的最大诱因。但蒙迪欧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最近几个月的平均销量只能徘徊在3000辆的水平,与蒙迪欧相差甚远,蒙迪欧每转销量过万,可以和凯美瑞平分秋色。要知道,最畅销的B级车,比如本田雅阁、大众迈腾、丰田凯美瑞,每个月的销量都在15000辆以上。
俗话说“B级车赢家赢天下”,显然,蒙迪欧的销售业绩低迷也是近年来福特品牌形象在中国的一个缩影。福特虽然还有一辆B级金牛,但无论是人气还是销量都不如蒙迪欧,很难肩负起重振福特家族的重任。所以,要想重拾昔日合资品牌的荣耀,把希望寄托在蒙迪欧身上更为现实。另外,必须提到的是,美国车型更换周期太慢这一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福特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金销售的第四代蒙迪欧于2013年上市。当时以马丁的正面,在市场上非常抢眼,甚至达到了销量的巅峰。然而,已经过去七年了。虽然有中期变化,但努力足以满足消费者。
按照两年换一次日系车,五年换一次的频率,蒙迪欧应该已经到了更换的节点了。面对越来越多强大的车型可供选择,b级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即使蒙迪欧有阿斯顿马丁这种超跑品牌的前部设计,但消费者在时间长了之后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技术创新和室内美化也是一筹莫展,竞争力不断恶化。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不仅严格执行五年置换的节奏,有时甚至主动迎合消费趋势,做出与置换相当的改变。显然,蒙迪欧未能抓住中国用户的大众需求,导致逐渐脱离主流市场。另一方面,频繁的产品质量问题使消费者对蒙迪欧甚至福特品牌的信任度急剧下降。2019年底,福特正式宣布召回2013年1月4日至2016年10月11日生产的344,872辆新蒙迪欧汽车。召回原因是驾驶员座椅前气囊装有无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气囊展开时,发电机可能会异常损坏,然后碎片会飞出,伤害乘员,构成安全隐患。同时也存在类似车辆断轴门的严重安全事故,使得消费者对购买福特产品持谨慎态度。
打破“佛教体系”需要打破游戏
既然蒙迪欧选择留在中国市场,福特肯定还是认可庞大的国内用户群。在失去美国母公司的技术背书后,如何重新定义蒙迪欧对福特来说尤为重要。在蒙迪欧上,涌现了很多实力很高的B级车玩家,尤其是德日车型,包括雅阁、凯美瑞、亚洲龙、帕萨特、迈腾、天籁等。他们的销售业绩在蒙迪欧面前永远是座不可逾越的大山,那么如何破局呢?
近日,网上曝光了一些疑似新一代福特蒙迪欧车型的试驾车照片。如果是真的,那就没有错。毕竟这一代车型的跨度已经超过了普通国产车型。从曝光的照片来看,与FocusActiveEstate类似的结构造型并不排除新一代蒙迪欧可能会生产跨界车型。在当今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消费观念越来越开放。如果新一代蒙迪欧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无疑会提升自身车型的竞争力。
结合9月,福特在中国发布了“势能美学”的新设计理念。据悉,这一概念的设计和呈现将由福特的中国设计团队牵头,通过与福特全球设计团队的合作,将中国的艺术审美融入福特的产品基因,更好地履行“做更多的福特,做更多的中国”的承诺。已经成为中国专车的新一代蒙迪欧,是福特中国设计团队深度介入的产品,自然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同时,在福特品牌力下滑的日子里,完全没有必要盲目坚守更高的位置。比如蒙迪欧,现金入门1.5T 6AT的指导价是19.28万,在目前主流B级车市场处于高位。参照雅阁和凯美瑞的入门车型,已经降到了18万以内,一些品牌力比较弱的车型,比如迈锐宝XL和K5,甚至在16万左右就开始卖了。虽然现在发售的蒙迪欧也有相当大的终端市场优惠,且低分销与迈锐宝XL或K5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新一代车型推出后,价格区间仍可重新审视,显示出诚意和竞争力。
亚斯顿的总结
瑞奇和探索者国产版相继上市,可见福特重振市场的决心。但专注于SUV的推出,盘活所有车型的生存状态,尤其是蒙迪欧、福克斯等在中国市场为福特做出巨大贡献的传奇车型,可能是不够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让福特贴近消费者,立足中国,避免蒙迪欧在北美市场停产的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