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年轻人为了拥有一部苹果手机,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脏。IPhone5被戏称为“肾5”,好在它只是一部手机。如果这些冲动的年轻人看中了一辆车,不就要拿自己的命去换吗?
年轻人谈婚论嫁,觉得一定要有车库才能组成完整的家庭,要靠外面的朋友,要靠父母才能成家。因此,双方父母都勇敢地肩负起为孩子组建家庭的重任。
现在的市场情况是男方父母负责买房,女方的嫁妆应该包括一辆车,大城市和县城往往是这样。农村的年轻人只要觉得老人口袋里还有钱,就会借机敲诈一辆车作为婚礼的装饰。所以汽车厂商也盯上了“80后”和“90后”,今年推出的大量新车主要是“80后”。
中国购车者更年轻,而西方购车者正在老龄化。老人对汽车仍然感兴趣,并保持着为旧车买新车的习惯。年轻人在这方面越来越表现出“无能”,而且越来越冷淡。根据一份研究报告,德国超过三分之一的25岁以下年轻人表示,汽车只是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他们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差旅费或者减少其他费用来购买车辆。在2010年的调查中,只有4%的年轻人在离开父母后更喜欢拥有自己的汽车。只有大约7%的德国新车购买者年龄在29岁以下。
然而,十多年前,年轻买家占总数的近15%。日本的年轻人现在相对“家常”,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他们可以交朋友,购物,玩游戏等等。为什么花钱买车出去逛?就算买车,年轻人也买便宜的车或者二手车,你就可以代替。
欧美和日本的年轻人对汽车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汽车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例如,互联网减少了他们工作和生活对汽车的依赖。比如环保观念日益增强。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西方年轻人觉得买车和保养车太贵,用车解决交通问题不划算。
德系车性能很好,我们年轻人讲德系车的操控性,性能,安全性,质量,而德国年轻人很弱。有德国专家表示,德国年轻人对汽车的认同感正在下降,他们把汽车当成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
他们不觉得油贵,不觉得车好停,一般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需要车的时候通过“拼车”租几个小时。从2000年到2011年,德国每千名18-29岁的年轻人拥有的私家车数量减少了34%,而同期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人数增加了375%。德国年轻人不懂车的美,把车当成自行车一样的交通工具,这真的让我们年轻人鄙视。德国的石油贵一点,但是和你的收入比起来不算什么!
中国车便宜吗?中国的石油便宜吗?中国的路不堵吗?中国的停车位好找吗?中国的空气干净吗?如果你想争夺你对汽车的热爱,中国年轻人应该世界第一。他们不仅要买车,还要尽可能买大的车才能买到好的车;他们可能挣不了多少钱,但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车付出一切,甚至不惜以年老和借钱为代价。他们不仅想买车,还忙着换车。他们开个三五年的车就觉得落伍了,打算换个大气一点的高端车。
阻止中国年轻人买车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家都信奉“不疯就老”,汽车是年轻人疯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西方的年轻人并不总是那么冷静。二战后,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年轻人。如果邻居买车,朋友买车,他们会觉得落在后面。
(9507
到现在,附在车上的“身份”、“实力”、“地位”的光环已经渐渐褪去,就连有钱人也只开高尔夫。每个人都意识到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所以有很多说法。诚然,虽然我们年轻人讲的是马力、操控等术语,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驾驶只是一种替代品。开车的时候真的会在意车子的动力和操控吗?
在中国,不让年轻人品尝汽车生活的滋味是不合理的。但是买车的时候,能不能降低档次,配置,尺寸?不需要刻意追求高配置、高马力,也不一定只有大车或者SUV才能托住你不那么庞大的身躯。看钱包,买一辆和钱包匹配的车,对车上瘾。想想西方那些连车都没有的年轻人。#中国#德国#新车收藏然而,十多年前,年轻买家占总数的近15%。日本的年轻人现在相对“家常”,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他们可以交朋友,购物,玩游戏等等。为什么花钱买车出去逛?就算买车,年轻人也买便宜的车或者二手车,你就可以代替。
欧美和日本的年轻人对汽车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汽车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例如,互联网减少了他们工作和生活对汽车的依赖。比如环保观念日益增强。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西方年轻人觉得买车和保养车太贵,用车解决交通问题不划算。
德国车性能很好,我们年轻人津津乐道德国车的操控性、性能、安全性、质量,而德国年轻人很弱。一些德国专家表示,德国年轻人对汽车的认同感正在下降,他们把汽车视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
他们不觉得油贵,不觉得车好停,一般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需要车的时候通过“拼车”租几个小时。从2000年到2011年,德国每千名18-29岁的年轻人拥有的私家车数量减少了34%,而同期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人数增加了375%。德国年轻人不懂车的美,把车当成自行车一样的交通工具,这真的让我们年轻人鄙视。德国的石油贵一点,但是和你的收入比起来不算什么!
中国车便宜吗?中国的石油便宜吗?中国的路不堵吗?中国的停车位好找吗?中国的空气干净吗?如果你想争夺你对汽车的热爱,中国年轻人应该世界第一。他们不仅要买车,还要尽可能买大的车才能买到好的车;他们可能挣不了多少钱,但愿意为自己喜欢的车付出一切,甚至不惜以年老和借钱为代价。他们不仅想买车,还忙着换车。他们开个三五年的车就觉得落伍了,打算换个大气一点的高端车。
阻止中国年轻人买车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家都信奉“不疯就老”,汽车是年轻人疯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西方的年轻人并不总是那么冷静。二战后,他们的爷爷奶奶都是年轻人。如果邻居买车,朋友买车,他们会觉得落在后面。
到现在,附在车上的“身份”、“实力”、“地位”的光环已经渐渐褪去,就连有钱人也只开高尔夫。每个人都意识到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所以有很多说法。诚然,虽然我们年轻人讲的是马力、操控等术语,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驾驶只是一种替代品。你开车的时候真的很在意车子的动力和操控吗?
在中国,不让年轻人品尝汽车生活的滋味是不合理的。但是买车的时候,能不能降低档次,配置,尺寸?不需要刻意追求高配置、高马力,也不一定只有大车或者SUV才能托住你不那么庞大的身躯。看钱包,买一辆和钱包匹配的车,对车上瘾。想想西方那些连车都没有的年轻人。






